第一财经×自如 《2024城市自如生活指南》
美文示范
专家谈日本外相对历史问题道歉
bd半岛·(中国)集团
一方面,选择通勤婚姻的都市青年夫妻具有高经济理性、高成就动机、高人格独立、高延迟满足、高观念契合五大特点,通勤婚姻往往是他们的主动选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但另一方面,空间的分离确实制造了夫妻双方物理和心理隔离,使得通勤夫妻在情感交流、生活合作、生育决策等方面出现了重大变化,造成通勤婚姻家庭存在情感稳定性降低、性别分工不公和生育潜力浪费三种风险,值得关注。
例如,文章提到,经济安全感不足的青年人更倾向选择通勤婚姻。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家底不厚又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青年bd半岛·(中国)集团,其父母没有退休金,赡养老人的未来压力使得个体自我感知到家庭安全网薄弱,因此他们希望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高收入的工作对冲未来风险,从而宁愿抛弃传统的朝朝暮暮的婚姻模式,主动且无奈地选择了通勤婚姻这种非主流婚姻形态。
访谈还发现,往往是高学历女性拒绝去男方的工作地成为随迁妻子,而主动选择了异地的通勤婚姻模式。文献阅读中也发现,往往是那些受教育程度低、工作选择空间小、议价能力低的农村女性,是被动异地或主动随迁的群体。这表明,通勤婚姻的选择恰恰是女性独立自主的结果。都市青年中的通勤妻子拒绝随迁,在婚姻框架下依然追求事业和生活的独立自主bd半岛·(中国)集团,有种独立自主的边界感,这种“我是我bd半岛·(中国)集团,你是你,我们是我们”的现代婚恋观也是通勤婚姻群体的一大特点。
另外,通勤妻子更多受到生育年龄的压力,更可能产生纠结感受。访谈发现,女性通勤婚姻者因为承担生育功能,承担更大的催生压力和生育焦虑。生育事件不可避免地使得通勤妻子面临一种抉择—选事业还是选家庭?虽然通勤婚姻通常是夫妻双方共同的决策,但是在通勤婚姻中的角色分工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性,即男性中心成就主要体现在事业上,女性则被期待做好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当女性走进婚姻殿堂,要么选择母职,接受潜在的母职角色,完成自洽;要么突破固有社会角色,创造出一幕新的角色脚本,但这无疑是困难的。
在文章看来,通勤婚姻中的青年夫妻更多地体现了对生活经营的高经济理性和延迟满足预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个人发展与成就需求,更多地展现出现代婚育观的认知和行动倾向。虽然通勤婚姻是青年人对自己所处时代和环境的机动安排,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bd半岛·(中国)集团,一定程度上书写了现代社会中的性别新规,形塑了新时代夫妻责任分工。但是,单纯的数字媒介不能完全代替在场交往,长期异地可能影响亲密关系浓度和家庭婚姻质量;由于空间割裂以及传统性别角色惯性,易导致通勤婚姻中的女方承担更多的家庭照料负担,特别是以生育为转折性节点,女性可能受到更多的外部压力和裹挟,在传统性别角色和现代平等思潮中沉浮与纠结;经济理性主导下的婚姻和就业决策更为现实和保守,低生育意愿似乎被反复加强,导致青年潜在生育意愿被稀释,家庭生育潜力被消解。从本质上看,家庭短期目标与长远价值之间的博弈是通勤婚姻的张力所在,维持长时间的通勤婚姻可能导致的情感风险、分工风险、生育风险客观存在。
陈香君等人最后呼吁,通勤婚姻中青年夫妻面对的挣扎和挑战,其实也是中国婚姻家庭发展和人口再生产过程中的挑战。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观念的改变,我国人口的空间流动性还将继续加强,通勤婚姻所带来的空间割裂和身体缺场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悖,通勤婚姻仍然是一个在条件不足情况下的“凑合型”选择,是社会结构支持不足下的“被动型”决策。建议尊重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履行“家庭和谐和生育帮扶”的原则,寻求制度突破以适应“通勤婚姻”的新常态,为通勤婚姻者在亲密关系、性别分工、生育实践等方面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提升其婚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例如,山东聊城有市政协委员提出,近年来,市级党政机关通过遴选、选调等方式从县里招录了一批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公务员。历经几年的岗位锻炼,这些从基层招录来的公务员成为业务骨干、单位的中坚力量。在这些业务骨干中bd半岛·(中国)集团,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两地分居,他们既要按时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又要照顾老人孩子维持好家庭,工作中、生活上、家庭里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精神压力,尤其是二胎政策放开以后bd半岛·(中国)集团,上有二老,下有二小,赡养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抚养培育孩子的教育,各种压力相当大。长此以往,夫妻两地分居的现实情况,既影响家庭稳定,又不利于大胆推进工作。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答复称,公开选聘为解决两地分居等需要的基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市级事业单位工作提供了平台,今后,我们将会同市委组织部、编办在编制空缺内,积极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单位)提供更多的岗位需求,用于面向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的招聘,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谐美满。
安徽六安市人大常委会网站2021年年末公布的一则建议答复函提到,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市内公职人员因工作调动、工作交流、工作安排造成夫妻两地分居的,根据本人意愿开启人员流动‘团聚工程’,以解决工作原因造成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目前,在六安市解决夫妻两地分居方面,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从县区向市直单位调动,二是跨县区调动。
其中,2003年,为解决因组织调干造成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六安市出台了《关于组织调干后其配偶工作调动问题的通知》(六人〔2003〕11号)和《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配审批程序等问题的通知》(六人〔2003〕9号),规定:领导干部工作调整到市直机关单位一年后,由其本人联系配偶拟调入单位,拟调入单位同意接收后,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社部门审理,提请市编委会议研究。此项政策出台以来,有力推动因组织调干造成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解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执行力度,完善有关政策,更好地促进因组织调干造成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解决。
bd半岛·(中国)集团
距离19:30还差10分钟,乳山二村居民蔡老伯正在准备出门。披上棉衣、蹬上运动鞋,他的目的地,是距离小区仅一墙之隔的世纪大道辅路路侧广场。透过老伯家的窗户,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混合着凉飕飕的风飘了进来。而在另一边,与蔡老伯居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倪女士(化名)却起身往阳台走去。她所租住的这套两室一厅紧贴小区围墙,即便关上所有的窗户,广场上热闹的音乐依然惹得她心烦意乱:半个小时后,她还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视频会议。
12月15日,天气晴好。晚间20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bd半岛·(中国)集团,这片舞池从西到东一共汇聚了5支“舞蹈队”。最西侧跳的是富有节奏感的健身操,大约由20余人组成;紧挨这支舞蹈队的,是一支由4个人组成的小型舞团,穿着整齐划一的队服,尽管人数少,但音乐的音量却要超过旁边的健身操团。穿过乳山路,面前的三角形广场内容纳了一支交谊舞团,其人数要远超前面两支舞蹈队,“快三步”的拍子热情洋溢。再往前走,穿过南泉北路,是此处人数最多的一支舞蹈队,选择的是颇为悠扬的乐曲,形成了一个50人左右的方阵。
一位站在音响旁边的大哥告诉记者,广场舞团在此处“驻扎”已有10余年,近年来,随着周围小区的居住人数上升,舞团被投诉的频率也持续走高。因此,世纪大道南泉北路的路口还立起了一块噪音监测屏,根据要求,噪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不过,大哥认为“不合理”,因为“就算没有我们跳舞,世纪大道作为交通要道,车流量带来的声音本来就不可能小的。”
但对于倪女士来说,广场舞带来的“伤害”却是实打实的。“刚搬来时是夏天,基本上能从傍晚5点多一直跳到晚上10点。除了跳舞的,那时候还会有外接音响唱KTV的叔叔阿姨。”与之相较,天气渐冷以后,已经是“舞池”的淡季。倪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车流的影响bd半岛·(中国)集团,毗邻世纪大道的乳山二、三村居民家中本就会持续受到噪音影响,“在屋内测的话,日常也能达到60分贝以上”。等到广场舞一跳,数字就直逼80分贝。
事实上,乳山路世纪大道辅路路侧的这片舞池带来的扰民问题并不是个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针对广场舞噪音的投诉不少:“仙霞公园每天15时至21时唱歌跳舞噪音不断”“嘉定区芙蓉菜市场门口天天18时开始跳广场舞扰民”“闵行区华漕文化活动中心对面天天21时噪音还在90分贝以上”......且区别于几年前“小区内广场舞扰民”引发的大量投诉,当前令市民们困扰的乐曲噪音,主要发生于城市中的公共空间。
与小区内部相比,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场舞行为要复杂得多。其一,这些口袋公园、公共绿地,甚至是地铁口等空间并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矛盾出现后,通常只能交由执法部门来解决;其二,在这一类公共空间内跳舞的人员组成比较复杂,且流动性很强,沟通协商时,难以找到一个负责人作为代表;再加之噪声瞬时性、局部性的特征,在公共空间内要准确监测、划分声音的归属,本就是一个较大的难点,容易产生争议。
对于这一问题,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顾伟伟告诉记者,在2012年及2024年,申城曾先后出台过《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及《上海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4年-2026年)》,对于广场舞类活动引起的噪声污染的治理作过一些相关规定。例如,规定公共场所在夜间22时至次日6时之间,不允许使用乐器或音响器材进行娱乐健身活动,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但正如执法人员感到为难的那样,目前广场舞扰民矛盾最为突出的为傍晚时段(即19点至22点),但这一时段内,并无明确的噪声限值要求,且目前针对广场舞噪音的监测,国家及地方标准均无相关的监测方法及评价依据,“根据现在已有的‘硬标准’,居民投诉后,要强制舞队停止并离开,是没有依据的。”
既然硬标准暂时空缺,软手势能否跟上?事实上bd半岛·(中国)集团,广场舞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本身并没有错。为避免走到“扰民”这一步,还需要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采取一些新的科技手段。顾伟伟建议,场地所在街道可以牵头搭建平台,将舞队活动方、受影响的居民和属地管理方一起拉进来,共同针对活动区域、活动时段及活动音量商讨规约并承诺执行。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公安、城管等部门也应结合属地情况,依法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对于一些噪声显示屏设置的区域、显示内容进行技术指导;对于音响设备的选取及音量调节进行巡检等。